众所周知,在北京正态大学,想要上网冲浪是个及其肉疼的事情(此处并不打算对比其他大学,单从平时上网体验而言),就不说有看视频/下游戏需求的我了。引用我们的一段对话:
“这年头看个直播,第一件事打开清晰度切到流畅。”
“放屁,明明是打开只听声音。”
总之就是这么回事。
那么,话都说到这份上了是吧:
问题背景
BNU北京海淀校区因为紧靠隔壁BUPT,享有优质的CERNET上下行带宽,在非高峰时段的非拥挤区域网络响应其实非常优秀,上下行速度在校内能访问的各种服务中最高。
提供商* | 下行速度(Mbps) | 上行速度(Mbps) |
---|---|---|
校园网服务** | 39.1 | 39.8 |
中国联通数据流量 | 18.7 | 2.14 |
中国移动数据流量 | 13.5 | 3.83 |
*注:测试工具使用Speedtest应用,连接的测试节点均为 Beijing Broadband Network
。
**注:校园网服务连接 BNU-mobile
进行测试。
校园各处测试数据波动较大,此处仅作展示说明,数据不具有更深层次的对比意义。
但是,有别于隔壁BUPT作为CERNET地区主节点的地位和在电子通信方面拥有的雄厚实力,BNU的校内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可以称作是完全没有跟上时代(虽然好像哪个大学都这样是吧):高峰期用网速度直降,且频繁掉线;校内各项服务跳转路径冗长,且常易中途报错,无法继续加载。只能评价是:
学校也以机房资源有限,承载力不足为理由,限制所有人员的流量使用。当前,针对本科生的流量方案是:
为保障同学们线上学习的网络需求,提高用网满意度,我们通过调研北京其他高校网络资费,根据学校网络带宽实际情况,按照“逐步增加免费流量、持续降低网络资费”的原则,学校决定调整学生上网资费方案。
学生每月30GB免费流量,30GB以上的部分1元/GB。其他政策保持不变。
该资费方案自2021年5月1日开始执行。
但是,甚至于,新版资费也是学生会和校方反复交涉得到的结果:
目前综合各方面因素,老师们给出了三种备选的网费新方案,都在原有方案基础上进行了优化:
- 目前方案:20G免费流量,超出部分25G以下1元/G;25G以上2元/G
- 新方案一:25G免费流量,超出部分1元/G
- 新方案二:30G免费流量,超出部分2元/G
- 新方案三:30G免费流量,超出部分1元/G
此外,研究生或有特殊学术研究需求的本科生可以申请50G的科研大流量。
新方案三是信息网络中心目前可以给出的最优方案,但同时又考虑到网络质量、网络支持能力、流量的充分合理使用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免费流量过多,目前的网络硬件设备难以支撑同学们大量使用,需要约几个月的升级时间方可达到较为平稳的状态 。所以希望征求同学们的意见看法,集思广益。
各位学生代表也从不同角度,对新的调整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建议。大家从实际需求和调研结果出发还是更认可第三种方案;同时,代表们针对同学们不同年级、专业、时期的特殊需求进行了考量,提出了赠送期末考试周流量加油包以及举办相关竞赛活动奖励流量包以提高同学们的网络知识和素养等有益的建议。
(说句实在话,您这三个方案给人谈的余地了吗.jpg)
考虑到进学校之后,绝大多数学生应该都办了各大运营商提供的校园手机卡,每月40G流量,那么每月可直接使用的流量也就是70GB左右。不过需要说明,BNU流量不计上行,仅计下行。
……seriously,确实有人说还算够用甚至还有结余,但是我确实不够用。
别的也不多说了,这里还有一个知乎问答,放在这供参考:如何看待北京师范大学学生「上不起网」?
问题探索
1. 拉宽带
当然,说到大学用网问题,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你们拉个宽带用啊。
好,咱北京一般大学没法装宽带。别问为什么,就是不能装。三大运营商统一口径,只要说是BNU,一律办不了。
实际上也大致知道为什么。隔壁BUPT都有5G基站了,我们校内还真看不见信号塔。同样,校内也没有拉宽带需要的必要设备,没有看到光纤箱,没有看到分线盒,也就是说完全没有这些设施。
所以,从本源上断绝了这个可能性。
宿舍内确实一人配了一个网线口,但是接入的仍然是统一的校园网网关,在这里讨论没意义。
2. 移动路由器
简而言之,有这样一种设备,可以插SIM卡连接网络,然后作为路由器连接。一般搜索“便携WiFi”“移动WiFi”之类的关键词就能搜到。这类设备本身倒是没有问题,问题在那张用来承载流量的卡上。
(1)普通手机SIM卡
对于一般普通家庭用户,或许插张手机卡作为一些非主要的网络连接设备(比如说车载,或者一些外出旅游的场合)还真能用,问题是我们的需求是长期,考虑到各大运营商的流量资费,一张手机卡买的流量显然性价比不高。
那么,目光移动到第二个方案
(2)物联网SIM卡
在电商平台购买路由器时,往往会附赠一张所谓的“大流量卡”,标称极低资费极高流量上限。这张卡送到手里的时候,长这样:
然后,卖给你这卡的客服会叫你去找一个微信公众号,在那个微信公众号上充值消费开卡。
看起来很不正规,对吗?确实不正规。
不过充值之后能用吗?确实能用。
那……又不是不能用?
下面就要说一下这卡到底有什么毛病了。
首先,物联网卡是B2B产品,并不直接对个人用户开放售卖。也就是说,你一个人傻乎乎地跑到营业厅去说“我要办一张物联网卡”,多半会被营业厅的人瞪出来。
这些卡的本质是从事物联网行业的公司,在大量设备有联网需求时与运营商洽谈合作、批量订购的一种产品。比如共享单车、或者某些可以自行联网的监控摄像头,其内就内置了此类卡片用于联网用途;一些国内较为先进的电视台使用的各类直播转播设备,也会使用这类卡片上网。
那么问题来了,作为to B端的产品,这类卡又是谁卖到我手里的呢?
答案很简单,办理了这张卡的公司。简单理解,他们就是倒卖流量的黄牛,利用“物联网公司”的身份办理了大量物联网卡,然后售卖给普通个人盈利。
换句话说,除了运营商层面的卡片管理以外,这张物联网卡还受这家公司的控制。运营商可以控制这张卡能不能用,而这家公司除了控制卡能不能用以外,还能控制你有多少流量,有多少网速。
而且,很显然,相对于普通手机卡可以直接与运营商对线,物联网公司对卡片的管理并不会对终末用户透明。这其中就有了非常大的操作空间。
上面说到的那张卡,标称月度1500GB流量,但在使用三天后下行速度下降到了2Mbps。合理怀疑,这张卡所属的公司对我进行了限速。
总结就是,物联网卡有中间商赚差价,而且操作不透明,坑非常之多。
在搜索相关话题后,发现了一家没有公开渠道的物联网卡公司,目前正在使用的就是这家的卡,价格较贵,但稳定性尚可。考虑到本文中立性原则,此处不作介绍。
对物联网卡本质上仍然需要高度警惕,且国家电信相关政策常有变动,对物联网卡有较为严格的限制,法理上此类用途仍处于灰色地带。
还需说明的是,截止本文最后一次编辑时,我们选购的那款移动路由器已下架缺货。
所以说,确实,又不是不能用,但是用着总有点不对劲。
同样给一篇参考文章:讲一讲物联网卡的骗局吧。
3. IPv6
在搜索“北京师范大学 宽带”之类的内容时,有这样几条相关的说法:
很可惜,蛋蛋网在2021年暑假期间没了,相关的内容现在想搜倒已经搜不到了。不过,如果这些说法成立的话,在校内使用IPv6不计流量?
如果说,通过IPv6上网确实可以不计流量,那么理论上确实通过相关技术搭建代理隧道,以此方式在校内免流上网。
当然,这种技术涉及到的风险也不用再强调了,而且其难度远超出我的能力范围。以后如果真有机会,或许再试试?
总结
别总结了,总结就是麻烦,比写这个总结麻烦。
哦,最后还是感谢某J姓老师报销的一台华为移动路由,不然也没有这篇博客研究的这么些东西了。